国琴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发布时间:2019-12-25

标心万古,送怀千载

标心万古,送怀千载

——评王小平、刘颖《徐上瀛溪山琴况琴筝艺术理论研究》

   

     《徐上瀛<溪山琴况>琴筝艺术理论研究》作者王小平、刘颖,发表于《艺术百家》2018年05期。一文不同与以往的琴筝结合论著,作者在阐述琴况中心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完全独立的关于筝的“和”、“洁”、“健”、“圆”演奏方式。在丰富古筝艺术理论内涵的同时,让人能够清楚的了解筝艺的演奏方法。此文不仅仅是筝对琴的借鉴,更是从对我国古筝艺术理论史的发扬和传承,其观点依据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同时,也说明了筝在整个古筝艺术发展时理论的欠缺,对于当今迅速发展且极具缺乏理论依据的古筝文化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推动意义。


因古琴出现略早于古筝, 故关于古琴的文献记载及琴学理论, 可称得上是书盈四壁, 且已形成较为规范的琴学艺术理论体系。《溪山琴况》作为中国琴论的集大成者, 是一部最早将中国美学理论与表演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在琴学理论体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还与《乐记》和《声无哀乐论》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三大著作, 可见其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此书融入儒家、道家之所长, 形成了一套音乐美学思想。《溪山琴况》中, 徐上瀛结合了自己丰富的实际演奏经验, 从具体的按弦、运指, 到音律的讲求和意蕴的追寻, 提出了与琴乐相关的审美范畴, 即“和、清、静、古、远、淡、恬、雅、逸、丽、采、亮、迟、润、速、细、宏、坚、溜、健、轻、重、洁、圆”二十四况, 使得《溪山琴况》不仅成为琴学理论研究者深入探讨的巨著, 也为筝乐艺术丰富了理论架构, 为筝乐演奏及研究者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从徐上瀛及其《溪山琴况》、《溪山琴况》与琴筝“弦、指、音、意”之合、“洁”“健”“圆”况与琴筝演奏这三个方面入手。从“琴况”本身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将“琴况”理论逐渐运用到“筝艺”理论中去,最终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洁”、“健”、“圆”三况。并根据其特点练习筝曲举了实例,如:在“圆”况运用于古筝演奏时作业列举了古筝经典曲目《渔舟唱晚》,说明在演奏过程中要使左手达致“圆”况之状态, 需做到以下两点:其一, 左手在演奏颤音技巧时需注意颤音幅度、力度均匀, 切莫忽快忽慢、幅度忽大忽小。均匀平稳的颤动方可达到修饰右手之音效。其二, 演奏者在演奏演奏上滑音、下滑音时, 应注意节奏的把握以及音高的要求。合理地进行上滑音、下滑音的演奏方可增添乐曲色彩。如此, 演奏者遵循左手作韵特征去演奏, 方可达致“圆”况之境界。


琴、筝作为我国相似度极高、代表性较强的两种民族器乐, 蕴藏着巨大的历史价值。琴筝艺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流露着人民纯洁而真实的感情。《溪山琴况》这本集大成之作, 无论琴学思想还是演奏技法皆可给古筝艺术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使筝乐艺术理论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


作者:麓七

评论

0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