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唤起了很多观众对于上古神话的喜爱,说起上古神话,绕不开的就是这部先秦志怪古籍《山海经》。《山海经》的内涵十分丰富,记载包括了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我们熟悉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均是出自于此。
那么,这些在电视剧中活灵活现的神仙和神兽,在《山海经》中都是怎样的呢?
青丘与九尾狐
有着“四海八荒”第一绝色之称的女主角白浅是青丘狐帝幺女,青丘帝姬,青丘东荒女君。不同的是,书中的九尾狐却是音如婴儿的食人兽,若是吃了它的肉便能不中妖邪毒气。《山海经》中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海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鸯鸳,食之不疥。”
《山海经·海外东经》载:“青丘国,其狐四足九尾。”郭璞注:“世平则出为瑞也。”又曰:“青丘国在其北,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在先秦,九尾狐一直被当作祥瑞之兆,并非后世习以为常的狐媚形象。
迷谷:
与电视剧和小说的不同的是,《山海经》中的迷谷是一种树。《南山经》中记载:“南山经之首曰鹊山,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榖为构树,树皮可以造纸,迷榖形状如构树,有黑色的纹理,能够发光,人佩戴上便不会迷路。
折颜:
书中的折颜是开天辟地以来大洪荒时代孕出的第一只凤凰,父神亲自将其养大,善酿酒,懂医术。《山海经》中有:“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它长得像鸡,有着五彩的羽毛,头上的花纹石“德”字形状,翅膀的花纹是“义”字形状,背部花纹是“礼”字形状,胸部花纹是“仁”字形状,腹部花纹是“信”字形状,“仁、义、礼、德、信”符合古人对于仁人君子的全部构想,其饮食自然,自歌自舞,因此它的出现也会使天下安宁。
避子桃:
电视剧中少辛想吃桃子,桑籍便去折颜出讨要桃子,折颜偷偷给了桑籍“避子桃”。《山海经》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过避子桃,却提到了一种和避子桃类似的草药:“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食之使人无子。”
毕方鸟:
小说中的毕方鸟是白浅四哥白真的坐骑,它是修为第一的神兽,本来可以自由自在不受束缚,却因为爱慕白浅而甘愿成为白浅四哥白真的坐骑。《山海经》中记载:“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火。”毕方鸟是传说中树木的精灵,外貌与鸟相似,青色羽毛,只有一只脚,不吃五谷,常常衔着火到人家家里去制造火灾。
穷奇:
折颜说:“他(夜华)五万岁便能将饕餮穷奇那四头凶兽一概斩杀了,前途不可限量。”《山海经》中记载:“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海内北经》中又说“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传说中穷奇吃人是从头开始,吃人的时候人是披着头发的,也有说是从脚开始吃。
十里桃林:
看过电视剧的大概对于折颜的十里桃林都十分向往,《山海经》中亦有记载:“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湖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珚玉。”
少辛: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雩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小巴蛇的少辛的名字大概来源于此,而《山海经》中记载的巴蛇却是一种很生猛的生物,《海内南经》记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巴蛇能够吞下大象,并且在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德的君子吃了巴蛇的肉,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患。
昆仑虚:
白浅化身司音拜墨渊为师学艺的地方便是昆仑虚,《山海经》有言:“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反舌东,为虚四方。”《海内北经》中亦有;“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俊疾山:
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有一段描写很美:“她一饮而尽,这世间再没俊疾山上的素素,那不过是青丘之国白止帝君的幺女白浅上神做的一场梦,带着无尽苦楚和微微桃花色。梦中如何,梦醒之后,便忘干净”其中提到的俊疾山在《山海经》也有记载,传说中的俊疾山是日月升起的地方,《大荒东经》:“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山海经》内涵丰富,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希望借着电视剧的热播,能够唤起人们对于古代优秀典籍的兴趣。
评论
0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