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发布时间:2022-09-14

766.8万人浏览的古琴演奏视频,到底有着怎样的琴乐魅力?

琴风稳健豪放、实而不华,音色淳朴清丽,下指稳重而又干净利落,无一丝俗气。既有文人凝重典雅、不事小巧的气韵,又兼音乐家技法精准、演绎严谨的功力,他便是古琴演奏家曾成伟老师。

国琴网抖音

前不久他演奏的琴曲《秋水》广受琴友们的喜爱,国琴网抖音平台该视频浏览量更是高达766.8万,这让大家对于这位继承着蜀派古琴艺术的演奏家充满了好奇,让我们跟随央视的镜头一起去探访这位被四川、成都,省市两级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蜀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吧!

问古探今  /  传世而歌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精心打造的系列纪录片《国乐的侧脸》已开播,曾成伟老师受邀参与第一集《知音》的录制,分享了四十余年的习琴体悟,并就蜀派经典名曲《流水》中的“转团”“打圆”等独创性演奏技法进行了细致地讲解。

《国乐的侧脸》拍摄工作启动于四年前,摄制组走访了四川、江苏、陕西、湖北、北京、上海、浙江、湖南等多个省市,收集与挖掘那些纠缠在记忆与文字中的古老乐篇。

2018年11月,沙洛导演携制作团队到访曾成伟古琴艺术机构取景采拍,镜头外的曾成伟老师娓娓讲述了巴蜀古琴绵延的历史以及蜀派古琴叶氏一脉百余年的传承。


他就那么侃家常般地说起当年外祖父喻绍泽如何跟随辞官回乡的舅父廖文甫习琴,自己又是因何弹起了外祖父珍藏的那张老琴,几代人传续下来,家事包裹着琴事,渗透太久,难解难分。
来访者的目光跟随着墙上的老照片,默默听着久远的故事,那会儿片名还只是“暂定”,但最核心的那根脉,主创们一直把得很稳当。

经过数年的打磨,《国乐的侧脸》终于顺利同观众见面,我们看得到随激荡的流水淌泄而来的知音之情,也看得到曾成伟老师斫琴时挂于手掌的斑斑黑漆。
“用砂纸都难得磨掉,就算磨掉了隔天也会有新漆粘上去,不要紧,就这么拍吧。”这位道器并修的蜀琴传人常以朴实淡然的姿态面对自己和观众,这其中有外祖父的言传身教,也有琴乐本身给予的滋养。


国乐的侧脸


导演 | 沙洛

撰稿 | 阿录 汪剑

摄影 | 沙羿  沙洛  安同庆  范历


沙洛,纪录片导演、编剧,《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分集导演。199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同年进入央视经济部,1999年至2004年在央视新闻评论部《东方时空》任纪录片编导,2005年起从事独立纪录片导演工作,主要作品有《在一起》《锡安大道》《山上之城》等。


作为一部以国乐为主题的音乐文化纪录片,《国乐的侧脸》聚焦国乐的历史进程,对流传至今的经典国乐进行挖掘,从历史、人文、情感等多角度来展现国乐之美,既回溯中华文明在音乐领域的伟大创造,彰显其跨越时空的永恒之美和非凡厚度,也在一定层面上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文明的探索提供指引。


第一集《知音》,借助《流水》和《广陵散》两首古琴代表性名曲,追寻在漫长的岁月中,琴乐、琴人和琴道之间深不可测又妙不可言的精神共振。

第二集《和鸣》,从曾侯乙墓及叶家山墓地出土的编钟入手,解读乐器本身及它蕴藏的历史信息与音乐奥秘,深入分析它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八音之首”。

第三集《霓裳》,沿着《霓裳羽衣曲》由唐代宫廷流传至民间的流变轨迹,带领观众一路叩问,通过多种视角,表现唐代乐舞大曲的斑斓色彩。

第四集《离骚》,从“民间遗存”的角度,呈现遥远的楚声在当代依旧鲜活的风貌,由此来切切追问古乐今声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第五集《春江》,追寻初唐诗人张若虚用文字描绘过的“春江”之美,展示乐曲《春江花月夜》不断演绎着新的传奇。

“我们看到了来自过去的清晰倒影,也相信来自未来有更确切的回声。”《知音》《和鸣》《霓裳》《离骚》《春江》,一幅由乐音绘就的图卷正徐徐向我们展开。
感谢制作方的邀请,感谢制作团队的用心,也感谢琴友们的关注,9月8日至12日每晚20点,纪录片《国乐的侧脸》已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欢迎搜索观看~


评论

0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