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新闻|发布时间:2023-02-23

“破琴一张”如何成为故宫博物院最珍贵的唐琴?

如今故宫有四张唐琴,“九霄环佩”“玉玲珑”“飞泉”,都是50年代后陆续入藏。


只有“大圣遗音”是故宫旧有,意义非凡。等到它被发现的时候,研究人员从琴身上所积攒的水垢推断,这张“大圣遗音”,很可能明朝的时候就已经被放在那个漏水的库房角落里了。


末代皇帝溥仪1912年退位,只是还可以暂住在紫禁城里,当时的北洋政府并没有要求他立刻搬出。

1924年,大军阀冯玉祥推翻了直系军阀,把溥仪赶出紫禁城,随后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主要工作就是清点故宫的公私物品,这个过程一直到1930年才结束。可见清点是非常细致的,自然也看到了“大圣遗音”。


  从“破琴一张”到“一级品甲”

根据当时记载,养心殿南库的这张琴为“破琴一张”,于是这张“破琴”就被留在原地,无人问津。

1947年3月,王世襄先生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同年,可能是出于责任心,或是好奇心,王世襄先生来到了这间库房,库房存放的是布匹一类杂物,本没有什么,转身将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后看见了有个东西。故宫博物院古琴专家郑珉中曾回忆,当时“屋子漏雨,雨水给淋得跟个泥壳似的,岳山也掉了半拉”,这就是王先生初见“大圣遗音”的样子。

王世襄先生家境殷实,本身就是个大收藏家,1945年和古琴演奏家袁荃猷结婚,成婚后,为妻子学琴方便,王世襄还特意请古琴名家管平湖先生做妻子的古琴老师。王世襄曾说:“尽管我五音不全,全无欣赏音乐的能力,听琴只能当一头牛,但我相信管先生的最高天赋是在音乐方面。”就是这种种机缘,也许是爱屋及乌,此后王先生爱琴成痴,开始了自己的古琴收藏。而“大圣遗音”也由那天的巧合,遇到了自己的“伯乐”。


发现故宫“大圣遗音”之时,王先生正准备买锡宝臣旧藏的“大圣遗音”琴。虽然两张琴制式不同,可眼光独到的王先生一眼就看出两者工艺特点完全相同,于是报告马衡院长,随后请管平湖先生修复这张“大圣遗音”。

“大圣遗音”由于常年在一个漏水的库房里,琴身积攒了泥壳一般的水垢。水垢极硬,但是怕酸,管先生是极爱琴、懂琴之人,也知道此琴珍贵至极。为了最大限度保护琴身,他没有用任何酸性物质,也没有用斧凿之类的工具。管先生只用手指蘸热水,一点点擦掉了琴身上数百年积下的水垢,让世人得见神农式“大圣遗音”的真容。

1960年10月1日,郑珉中、顾铁符为故宫博物院藏“大圣遗音”琴定级时,给出的鉴定意见是:“传世最古之名琴,造型优美别致,色彩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富丽,不愧是一件天府奇珍,琴中之宝,定为一级品甲。”


如此“神农式大圣遗音”进入了“庙堂”,而当年王世襄先生鬻书典钗收入的“伏羲式大圣遗音”则以另一种命运,流传于“江湖”。

2003年,王先生的夫人袁荃猷去世,此琴陪伴二人共五十五载风风雨雨。王先生认为“琴的另一位主人已经不在了”,不忍睹物思人,才将此琴拍卖......

参考文献:刘国梁 《唐代名琴“大圣遗音”的背后》


评论

0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