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时间:2023-03-16
昨天国琴网的公众号发布了一篇:《细数日本正仓院中的唐代名物,给世界一点小小的盛唐震撼~》,引来了很多琴友的围观。其中,作为古琴界的“网红”,金银平文琴的身世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早在1986年郑珉中先生就专门写作论文比较金银平文琴与传世唐琴的工艺。
今天,我们综合历年来对此琴考证的文献,看看这张琴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金银平文”就是指它的工艺,此为髹漆工艺的一种,在我国叫“金银平脱”,是将髹漆和金属镶嵌相结合的工艺。
这种工艺在汉朝就出现了,逐步发展完善,在盛唐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
郑珉中先生也说:汉魏六朝之际,是古琴中“宝装琴”发展的极盛时期,其装饰有金银玉石、犀象雕刻的镶嵌与彩漆描绘结合的图像纹饰。这种在琴上讲求绚丽色彩的装饰,与当时文学上流行华丽词藻的风尚,似乎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上层人物在生活上奢侈斗富的一种表现。
安史之乱以后,社会经济凋敝,唐肃宗和代宗崇尚节俭,先后两次下令禁止金银平脱漆器等奢侈品的制作,富丽堂皇的宝装琴由此趋于消亡,以至于今日在中国已无唐代宝装琴传世。传世的唐代古琴,多为装饰简单的素琴,而奢华瑰丽的宝装琴,则唯有正仓院的金银平文琴一件。
隋唐时期,日本和唐朝交流频繁,正仓院中的文物,经当时的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及渡日僧等,从中国带到的日本,得到很好的保存。
尽管大家印象中都认为此琴是唐琴,但学界其实还没有统一的结论。
学者对金银平文琴斫制年代有不同观点——
林谦三:主要着眼于凤沼内有“乙亥元年”(目前对于其中墨书说法不一,有“元年”和“之年”两种说法)的字样,“乙亥是唐代开元二十三年,或贞元十一年”,因此,他认为金银平文琴是唐琴。
谢孝萍:认为“乙亥元年”四字连文,不能独取“乙亥”而扬弃“元年”,依“乙亥元年”连文判断,断琴之年应为公元555年,亦即后梁宣帝大定元年。
高罗佩:认为金银平文琴是“在中国制造的”,而且这张琴并非用于演奏,而是视同珍品被保存下来。他将“古琴底板铭文的书法风格”与魏碑加以比较后,发现两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使他断言“天干地支中的乙亥代表的是北魏时期里的一年,也就是公元435年或495年”。
郑珉中:认为这张金银平文琴不论在形制、髹漆工艺、铭文腹款、装饰风格等方面,皆与我国的制作者不甚相合,它应该是日本人依据我国“宝琴”的特点制造的琴,而不是中国人的作品。
四人观点不一,不能达成一致。但我们仅仅从“乙亥”二字判断年代,是不严谨不可靠的。在琴身上有两处明显的特征:
1.龙池上用魏体刻有四行三十二个字的琴铭
2.琴面顶部的锦纹方格金箔花纹,以极奢华的金质,绘制了一幅“百草百鸟园听音饮酒图”
屏东大学李美燕教授比较后,指出此为嵇康抚弦、阮咸拨阮与阮籍饮酒听音的音乐图像,其与南京西善桥“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的图像技法类似。
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综上所述,这张琴是作为金银平脱的艺术品,而不是作为让人们弹奏之用的古琴,所以,斫制这张琴的人士可能不是斫琴家,而是一般工匠,这张琴在以美观为前提下,未必能精准地讲究斫琴之理,这就解释了郑珉中先生指出的问题。
另外通过比较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与金银平文琴的三人像,确定此为竹林七贤的题材。而于目前日本所能见的竹林七贤图最早为出现在16世纪的室町时代,这些日本的作品非但晚于金银平文琴于弘仁八年(817)作为换纳之品的年代甚久,而且绘制的方法与技艺完全不同,可以确定此为中国工艺,而不可能是日本人仿制。
同时也可以推测这张琴斫制于中国,时间有可能在南朝刘宋以后,隋唐以前(约479-581年间)。
参考文献:
1.李美燕,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的音乐图像研究
2.郑珉中,论日本正仓院金银平文琴兼及我国的宝琴、素琴问题
3.吕埴,金银平文琴的今世前生
评论
0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