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时间:2023-04-26
纪念温州建城2215年和建郡1700年
“潇湘水云——寻觅郭楚望”
系列活动
即将在具有千年瓯越文化的温州
拉开帷幕
指导单位:
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
温州市平阳县人民政府
温州市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
温州市鹿城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温州市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温州博物馆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温州市文化馆(温州大剧院管理中心)
支持单位:
上海市徐汇区古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奉贤区古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均瑶健康公益古琴殿
开幕式时间:2023年4月27日上午9:30
雅集时间:2023年4月27日上午10:15
活动地点:温州博物馆大厅
本次展览将展示七张传世名琴,以及十余位全国知名斫琴师的古琴作品。其中,均瑶健康公益古琴殿渔岙馆提供了五张传世名琴。马亦钊先生提供了家传名琴“潇湘夜雨”。黄德源先生提供了藏琴“太古元音”。这将是一场古文物和当代斫琴的完美相遇。
浙派斫琴家斯国梁先生将现场向温州博物馆捐赠古琴一张。
青年琴家茹弈将以明代古琴尘闲演奏《流水》。温州多位琴人将于现场雅集。
PART 1 :传世名琴抢先看
唐代风格明显的北宋古琴:
乾隆钟爱的“仙籁”
仙籁琴,连珠式,面板为密度较大的青桐,底板为杉木,琴体偏重。琴长126.5 厘米,隐间116.2 厘米,琴首宽21 cm,肩宽,21.8 厘米,尾宽13.8厘米,琴体偏大,宽博。背后铭刻琴名“僊籁”,龙池上方刻诗文,“雲璈弄月,玉洞吟風,覺響屧鳴珂,銀鉦鐵馬,未足髣髴其逸韻之冲融。”下刻满汉双文印章“唐侃之印”。
概览全琴,因历史的蕴积而斑斓陆离,龙鳞,龟甲、流水、蛇腹断纹错杂相间,数次髹漆以后视觉效果如同叠彩霞云,呈现出红黑相间的斑驳陆离。经CT探看,篆书琴名“僲籁”位置的漆层下,掩盖了之前的行书琴名,揣读为“沧海龙吟”。琴体宽大,整体厚重,展现了宽博的审美趣味。另外,乾隆八年(1743)御制诗有《听唐侃弹琴》:「僲籟(琴名)平张梧几横,澄心试听指弦声。古风犹见巢兮燧,哇律都删琶与筝。蟠盖几株吟韵谡,垂虹百尺挂川晴。愧予未解南薰愠,领取春温和且平。」乾隆在诗中明确提及这张古琴,并且赞美这张琴有古风,铿锵有力,胜过琵琶和古筝。
此琴的主人唐侃,又名「唐铠」、「唐凯」,明确见于《清高宗御制诗集》和《活计档》,活跃于康雍乾三朝。尤其在乾隆一朝,是唯一一位明确见于史籍为皇帝演奏的琴人,也是奉旨为内务府定级古琴之人。乾隆十二年(1747)《善琴者唐侃村居西山下是日过其庐因题》诗中乾隆帝自注:「唐侃,旗人也。随大将军费扬古出征昭木多,颇有功。在军中犹以琴自随。至雍正年间,始赐副都统衔,予告家居。」可知因其为满人,由发音变为汉名多有混淆。
北宋风格明显的金徽琴:
"宝镈"
宝镈琴,仲尼式,琴长126cm,琴头19cm,肩21cm,尾15cm,隐间:116.4cm。琴面饰以金徽,龙池左侧为“顺治某年某月”,右侧为“□□重修”,皆在琴腹深处。凤沼左侧有“李伴松制”款识,皆为墨书。此琴是一床非常唯美仲尼式古琴,琴体较大,气象宽博。琴体偏扁,符合唐圆宋扁的传说之论,著名斫琴学者汤乔先生曾夸赞此琴,北宋琴中最美之物,稀世珍品。琴面板为桐木,底板是梓木,面板老旧异常,已经氧化呈深红色,故而琴声通透。琴声一二弦宽厚,三四五弦硬朗,六七弦高亢,琴具“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让弹琴者爱不释手。
琴名出自于《国语·晋语七》中:“郑伯嘉来纳女、工、妾三十人,女乐二八,歌钟二肆,及宝鎛,輅车十五乘。”据“韦昭”注:“鎛,小钟也。宝,郑所宝。”可知“宝镈”一词本为古乐器中贵重的小钟。春秋战国时期,公主出嫁的嫁妆中,就有青铜器“镈钟”,可见“镈钟”在当时礼乐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琴主人以此命名并加以“宝”字可见对其珍爱之意。。宝镈琴为原配金徽,这在传承中殊为难得,大部分金徽琴在传承中因为世人爱金,挖去金徽换取银钱的事情比比皆是,此琴13徽金徽保存完好,是北宋金徽琴中的极品范本,彰显彼时琴主人的奢华和高贵。
根据郑珉中宋代古琴论点,此琴应为官斫琴,或为北宋赵氏家族的传世琴,对研究北宋诗词音乐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实物意义。现归藏于均瑶健康琴圣古琴殿。
宋徽宗“大成殿”官琴:
为祭孔斫制的传世名琴“清流戛玉”
此琴名清流戛玉,龙池右侧腹款“正(政)和元年”,左侧为“大成殿制”。琴为仲尼式,琴面桐木,螺钿徽,硬木岳山焦尾,原配青白玉琴轸、雁足。琴背长方形龙池、凤沼,颈处龙池上刻楷书「清流戛玉」,出自唐人白居易诗「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和管雄甫诗「戛玉音难尽,凝人思转清」。琴名与琴形、琴款皆贯穿儒家的「中隐」美学。
琴鹿角霜灰胎,素髹栗黑色漆,灰漆质地坚实,漆面断纹形态变化丰富,琴面漆色呈暖栗色,断纹以小流水断和冰片断为主,冰片断纹之间密布细小的龟背断和梅花断,近徽处有较大的圆形仿古梅花断,其形态异于冰片断之间自然形成的细小梅花断,而是接近正圆形,梅花之上或光素,或密布冰片断纹,形态可掬。琴底漆色接近于正黑,以大流水断和龟背断为主,间以较小的圆形仿古梅花断,大珠小珠彷如晨星,或独处,或簇拥。琴侧面以及琴首和琴尾以流水断为主,有数次修复痕迹。琴体髹漆法度严谨,工艺精良,灰漆分布均匀,且与木质胎体结合紧密,质地致密,因此,这张「清流戛玉」琴自大成殿新乐之后,琴体至今没有蛇腹断纹出现,虽经历过局部修补,绝大多数漆面依然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自汉代始,帝王有了祭祀孔子之风,崇尚儒学,历代帝王传承了这一习俗,并修堂筑庙,尊孔尚儒。到宋徽宗时期,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句语义,下诏曲阜孔庙正殿更名为大成殿。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徽宗下令设立专管宫廷音乐的机构「大晟乐府」,其分别于大观三年和四年(公元1109—1110年)创作两套祭孔乐章。来年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五月,徽宗颁赐阙里礼器多项。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宋徽宗又颁定天下孔庙正殿均名「大成殿」。而这张古琴就是公元1111年官家为大成殿专门制作的古琴,所以琴款式为仲尼式,暗合了致敬孔子之意。
此琴断纹有惊奇处,现使用徽位附近有众多老徽位的痕迹,形成圆形断纹。再仔细观看琴的面板,面板为三拼而成,两边断纹和中间断纹密度差异较大,可以断定,这是一张老琴改制而成的仲尼式古琴。从老徽位断纹来看,琴取材于老琴,且老琴体格较大,是大琴制而来。取材后加两侧板材,合拼而成的面板。从两侧断纹来看,琴未经剖腹,断纹密布且从面板贯串底板,生成岁月痕迹明显,这是以为制琴巧匠的精心之作。琴声通透优美,不失宽博,有金石声韵。
明代哲学家罗汝芳定制琴:
"尘闲"
尘闲琴,琴长120CM,肩宽19.5CM,尾宽13.8CM。此琴形制标准,面杉木,底梓木。琴声音坚实硬朗,断纹清晰,为细密的蛇腹断和牛毛断。
琴底池上刻隶书“尘闲”二字,龙池边款贴格,池右侧边刻小楷字一行,记此琴曾为晚明哲人罗汝芳所用之琴。
此琴曾被定为宋琴,因其形制标准,有宋琴气象。后通过红外线看出腹腔内有字,字为万历二年制,改定为明琴。
晚明名士冒辟疆旧藏名琴:
“晓鸿”
晓鸿琴为传世名琴,琴长117.5cm;隐间108.3cm;头宽18cm;肩宽18cm;尾宽12cm。
琴为仲尼式。螺钿为徽,月下抚琴时隐隐生辉,如蕴星光。琴边收圆不起角,腰部内收较小,琴体纤细,做工精秀。琴腹内设天地柱,细节考究,上圆下方,取“天圆地方”之意。造型为典型文人琴,灵动内敛,清风外流。
龙池凤沼均为长方,琴底项部上方刻琴名“晓鸿”,字内填以石青,后期又填入石绿;琴名下刻“离鹍鸣清池”,字内填石黄;龙池左侧刻“一九一六年春南通徐立孙修”。“离鹃鸣清池”,语出嵇康《琴赋》。陶渊明亦有诗:“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离鹃鸣清池,涉暑经秋霜。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琴体表面髹漆为罩朱红髹工艺,初始的漆面呈现深栗色,和素髹的视觉效果无异,通过在朱红漆上罩栗黑色漆,漆层迭压后微微透出下层朱红漆,仅取暖栗色。目前的朱红漆是历代弹奏使用过程中,对凸起的断纹进行打磨,显现出底层朱漆,又依磨显的轻重差异,而呈现出不同明度的朱红色渐变效果。最后的一次修复整体罩髹了一层栗褐色漆。琴体漆面断纹形态以牛毛断和小流水为主,局部间以小梅花断,古朴可赏。
晓鸿九德之优多有具备,琴声圆活自然,如水之兴澜,珠之走盘,韵味飘逸盎然,不激不厉,悠悠婉转,浸润万物。散音松沈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泛音似秋夜虫鸣,如空山寂静,清风在弦间拂过,淳朴自然;按音余韵细微悠长,丰富飘渺,可以状人之情思。闻者身处琴声中,很容易忘怀朝夕之流逝,太古之声,杳杳而来,以神遇之。
此琴传为晚明名士冒襄旧藏,水绘园之佳器,在众多文献中有记载。后由如皋东部乡贤朱敏文(即朱时帆,曾任晚清杭州知府)收藏,再归通州刘浩然(徐立孙琴弟子),转由梅庵琴宗徐立孙递藏,徐立孙传其子徐霙(徐立孙长子),80年代转卖至香港攻玉山房藏,由叶承耀先生藏用至2021年,如皋籍文士梅瑶阁主人在拍卖会竞得家乡宝器,归藏梅瑶阁。
温州马氏家族传承200多年的名琴:
“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自定为宋琴,温州著名马家曾祖马寿洛使用过的“潇湘夜雨”,1956年以此琴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古琴普查录制,留下了《风云际会》等六首曲子传世。。
从琴的造型及木质的大致年代可知是宋代制品。虽然琴面颇圆,似为唐琴(所谓“唐圆宋扁”),但宋代亦有许多琴模仿唐代风格。
推断为明代修复,是由于琴漆混以瓦灰,而非鹿角霜,此乃明代特色。琴底留有《潇湘夜雨》字样和《王锡治》印章,显然年代久远,可能为明代后刻。琴底黏贴名签,祝眉公手迹,内容为叮咛子孙此琴数百年来为马氏家族传世之物,子孙当永保之。
黄德源先生藏明代佳器:
"太古元音"
黄德源手中最古老的一张琴来自明代,叫“太和元音琴”。《中国古琴民间典藏》这本书就收录了这张琴,书上是这么介绍的:“通长119厘米,隐间110.8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0.4厘米,厚4.5厘米。太和元音琴,凤势式,桐木面板,底板不详,黑间栗壳色漆,琴底流水断,原装蚌徽,圆形池沼。岳尾,轸足皆为红木。龙池上方刻篆书琴名‘太和元音’;龙池下方刻金文琴铭‘礼乐为治,琴之为乐,琴乐正则,众乐皆正,以导斯世,独太和乐,正则心正,理通神明,故琴可修身养性,返其天真。’落款为行书‘甲辰腊 龙泉坞主人黄德源定名题赞之’。此琴1959年从叶德昌后人手中所得,修复后底板的裂纹清晰可见,在甲辰腊(1964年冬)题刻,2007年又经马维衡先生修复。”
PART 2:参展斫琴师介绍
张长辉
浙江省永嘉县人
永嘉县古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中国古琴协会会员
温州市古琴学会常务理事
逸和斫舍创始人
2019年第二届“弘琴杯”浙江赛区成人组金奖
“原音斋”古琴
三代传承的百年斫琴技艺
“原音斋”的制琴历史可以追溯至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他既是著名琴家又是制琴高手,被誉为“民国斫琴第一人”“琴中良医”,并被斫琴家称为“掌握声音秘密的人“。他深刻领悟、实践了古人“左一纸,右一指”的千古制琴要诀,创造了“徐氏式””书卷式”等琴式,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机构以及世界等地的琴家和收藏家们珍藏。
他的斫琴技艺传至其子徐匡华,得以继承和发扬。现“原音斋”斫琴技艺在徐氏第三代:徐君跃、徐君胜(华斋)兄弟得到了全面的继承。并经多年实践,严格遵循古法,采用传统工艺和材质制作完成的。
徐氏三代琴人绵延不断地传承着斫琴技艺,“原音斋”古琴也以其制作精良、音色均匀、净透细腻、韵味悠长的特点得到众多琴友的好评。“原音斋”古琴线条清晰流畅,断纹自然,结构饱满和谐,造型端庄古朴,胎质漆色丰润柔和,音色松透圆润,给人感觉安静和雅、风度端凝,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在杭州G20期间,“原音斋”古琴还作为浙江的艺术精品展示给各国元首,并得到广泛赞誉和永久收藏。
斯国梁,字文公,号梅云山人。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古琴师从著名古琴大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浙派古琴)代表性传承人郑云飞先生。在演奏和斫琴方面,深得恩师精心传授,得其妙诀。他重视古琴的线条,认为每一张古琴的线条,都应有着最为浑然天成的起伏;重视古琴的漆面,认为每一张古琴的漆面,都应镀上永不褪去的光华;重视古琴的音色,注重每一张古琴音色的把控。他斫出的琴品质优良,音质均匀、干净、清亮、圆润、厚重、甜美,具有形美、音美、工艺美的特点。
其代表作品获2000年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金奖,2001年获"第二届国际手工艺展"金奖。2017年6月,荣获"中国好古琴"斫琴交流比赛 "金斫"奖。设计制作过多款经典的紫檀家具和艺术品,为多国国家领导人设计制作过作品。
项阳,原名项怀洋,江苏淮安人,中国著名斫琴家。
1995年,开始从事乐器制作,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手工斫制经验。
2005年,向著名琴家纪志群先生学琴。
2007年,在先生的指导下开始醉心于研究古琴制作,斫制理念遵循古法,刻苦严谨,博采众长,技艺日趋精彩成熟。
2009年,拜扬州漆艺艺术家潘月湖先生为师,潜心学习大漆髹饰技艺,将扬州漆艺与古琴斫制完美结合,先后研制出十余种传统琴式,其所斫之琴音色松古透润,漆色古雅,造型朴实,深受广大琴友追捧和喜爱。
代表形制有蕉叶式、绿绮式、霹雳式、连珠式、宣和式等,其至精至美的八宝灰古琴更是收藏家们眼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守仁琴——学院派·陈年韵
品牌简介:
公元一九八二年,广陵琴社副社长及秘书长、著名琴筝大家张弓先生联合扬州琴筝制造产业的开创者卢玉平先生共同斫琴一床,名曰(yue)“仲尼”,遂生我中华大地现代斫琴之星火,此琴亦为“守仁之根”。
公元二零零九年,仲尼琴筝研究所成立,守仁琴在“望闻问切”的经验主义基础之上,加现代科研技术,将古琴斫制推上了科学之路。此为守仁制琴学院化之雏形。
公元二零一五年,仲尼琴筝研究所执手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琴筝学院,合力打造守仁制琴社,并与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的专家开展全方位科研合作。至此,守仁制琴社已然落“学院派”之实。
公元二零一七年,守仁制琴社集合古琴制作、教学、演奏及材料学、声学、漆艺设计等各领域优秀人才,形成了国内首家跨学科学院化古琴制作团队,坚守“学院派,陈年韵”的制琴理念,致力于打造一流音质、专业手感,秉承传统工艺的传世古琴,其“仁德”名家珍藏系列为国内众多古琴演奏家、企业家、文化名人等使用和收藏。
程纪之
浙江温州人
温州传统制琴工艺非遗项目主理
温州新世纪首家制琴坊溪山琴坊艺术总监
东嘉琴社创始人
东嘉双忘斫琴学堂导师
温州女子学院特聘古琴老师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融艺优品创客空间“非”傳統工坊非遗导师。
曾任温州职业艺术学院人文传播系客座教授。
所制古琴连续多年获温州国际时尚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创意奖、金奖。
钟明东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氏,畲族、职业画家、斫琴师,本人自幼习画、爱好广泛、特别喜好传统文化和手工制作。于2005年在古堰画乡成立智木斋美学空间,主要从事油画、壁画、装置艺术、文创手作、艺术空间的设计与软装布置。2016年开始跟随国家级非遗古琴(浙派)代表性传承人郑云飞嫡传弟子周丽萍习琴并开始探求古琴斫制。于2017年1月份成为丽水市古琴协会第一批会员,现任丽水市古琴协会理事。
曾甜
字静远,现任漪兰古琴工作室负责人,中级工艺美术师。艺术家,精于美学,学习绘画十余年,将现代美学审美融入传统的斫琴工艺。
古琴启蒙于浙派侯辉先生,习琴至今。访广陵、诸城、吴门等前辈研习斫琴,对古琴的材料,槽腹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独立复刻古琴百衲、段纹工艺,在古琴音色、髹漆方面颇具心得。
严舜扬
1967 年生,籍贯江苏扬州,自 1985 年起结识广陵琴派宗师梅曰强、广陵琴人刘扬等人步入古琴圈。现为「守艺琴坊」技术总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三十多年以来,严舜扬持续深耕于设计、制造高品质的古琴全产业链产品,并对古琴行业的传承与发展起了推动性作用。
严舜扬一贯重视古琴斫制的每个细节,力求在音色、手感、漆面、形制、配件五个方面都做到完美,并在持续创新中不断赋予产品新的生命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严舜扬跟随梅曰强接触古琴斫制工艺,并在数年的积累中,陆续学习了古琴木艺、漆艺、装配等多个斫琴核心环节。
严舜扬所斫的收藏级「八宝灰胎仲尼式」古琴,曾于 2017 年获中国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颁发的 “金斫奖” 。
「仲尼式」「蕉叶式」演奏级古琴曾被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教授用于 2017 年英国谢菲尔德「Horasis商务峰会」演出,2019 年「纪念张子谦先生诞辰 120 周年」音乐会。
2019 年 5 月,严舜扬受扬州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于国家会议中心设展,古琴作品亮相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李全
扬州人,琴器塑造师、(乐器工艺)工艺美术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
国际中国音乐家联合会古琴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乐器协会会员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委员会理事
扬州琴筝协会理事
扬州八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90年代创立个人斫琴工作室正式开始斫制古琴
2006年成立“竹西琴坊”
2015年创办了古琴教室---木子琴堂
2016年成立扬州李全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2018年成立“全琴社”
2019年获两项古琴及古琴配件的外观专利
2021年荣登“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一书
2021年荣获"广陵工匠"称号
2021年获“乡村振兴技艺师”职称
2022年获得两项古琴和两项古琴配件的外观专利
2022年获得江苏省版权局6项作品登记证书
李全在斫制古琴方面遵循古法,选材特别考究(多为明清老杉木),斫琴几十年来更是积极参与各类古琴活动,遍访古琴名家、名师,在技术上不断努力研究、精益求精,制作过程中还恰当加入了自己创新的设计,每一床古琴作品都是质量均衡出音净润而兼金石之声,音色松透清和、雄若晨钟、细若幽泉具有独特的产品风格。多年来得到全国广大琴友的认可与赞誉,而且被冠以美称“全琴”。
林常波
古琴、洞箫制作师,2004年创办百纳堂古琴、洞箫文化工作室,本着立足传统善於创新的理念弘扬古琴文化。
PART 3:雅集节目单
古琴曲《流水》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乐曲。本曲充分运用“滚、拂、上、下、进、退”等指法,生动地描绘了流水的各种情态。旋律起首之音,时隐时现,犹如置身高山之巅,云雾缭绕。时而淙淙、时而如欢泉,时而风急浪涌、跌宕起伏……相传,此曲为伯牙所作,言其志在高山,仁者之乐也,志在流水,智者之乐也。表达一种逍遥隐逸,寄情山水,亲近自然的情怀。
演奏者:林赛燕
朴居古琴主人,乐清百家筝鸣古琴老师。
这首曲子是成公亮先生借鉴西洋音乐写作手法创作的现代古琴套曲中的一首,表达了火的力量如人不屈的精神,以及面对火苗的沉思冥想。
演奏者:朱晓捷
均瑶健康公益古琴殿馆长,古琴演奏家,浙江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新晋硕士。
《醉渔唱晚》为中国古琴曲,现存多种版本。皮日休是晚唐诗人,曾写过具有人民性的《正乐府十首》等。流行的版本据说传自张孔山。《杏庄太音补遗》称此曲有张仲宗词中“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之意。 《五知斋琴谱》中认为《醉渔唱晚》为后世隐流所作,亦古调也。与渔歌音同而调异。此曲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非尘埃奔走、粗心浮气所能领其趣也。“瓮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聆斯曲亦当作如是解。
演奏者:林葱葱
林葱葱,女,浙江琴会理事、浙江古琴专业委员会会员,温州市古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德源文化艺术馆馆长。
古代流传最广的名曲,有百余版本,曲意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相传为宋代浙派琴家毛敏仲所作。
演奏者:孙鑫
琴箫修习者。
演奏者:曾振宇
曾荣获亚太青年器乐大赛古琴组银奖,“元白杯”全国古琴展演优秀奖,现任温州清籁琴室主理人,洞头文化馆古琴指导老师。
鹤鸣九皋,是汉族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古时候人们会把鹤当作天上的祥瑞之鸟。“鹤鸣九皋”在《诗经·小雅》中描写过。其原文为:“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表现鹤舞时翻飞见项、旋舞交鸣的情景,鹤飞时翱翔天汉志在九霄情操。此次弹的,是姚丙炎先生根据《神奇秘谱》进行打谱,姚公白老师亲授的曲谱。
演奏者:黄文燕
浣尘琴社黄文燕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员。
通常弹奏的《乌夜啼》一曲为著名古琴家姚丙炎先生打谱演奏。出自《神奇秘谱》。解题引《唐书---乐志》宋临川王刘义庆作曲之说:因受皇帝疑忌,刘义庆担心将有大祸临头,而他的姬妾听到乌鸦夜啼,告知将获赦,后来果然应验,遂作此曲。
演奏者:何旭峰
2013首届中国国际琴筝乐舞艺术节古琴青年组金奖获得者。梦溪梅庵传习所瑞安馆负责人。樗山琴馆主人。
此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演奏者:张朝辉(琴)
永嘉县古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古琴协会会员,温州市古琴学会常务理事,逸和斫舍创始人,2019年第二届“弘琴杯”浙江赛区成人组金奖。
演奏者:苏凯笛(洞箫)
获温州第三届民族管乐大赛青年组二等奖。
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全曲分三十六段,每段均有标题和歌词,是继《广陵散》后篇幅最长的琴曲之一。此曲以飞翔凌空的秋鸿为喻,抒写怀才不遇、自命清高者的心情,相传为南宋郭楚望所作。作者取意于鸿雁振翅高飞,博出长空之南征,以寓旷达之至、高达之怀。旋律苍雄浑朴,节奏起伏跌宕,令人听后若有远达平沙、一举万里之感。
演奏者:王光磊
新浙派古琴第四代嫡传弟子。现为中国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本文来源:【琳珑】
评论
0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