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新闻|发布时间:2023-12-04

一张古琴的木质和音韵该如何鉴别?包教包会!

古琴的木质,普通用桐木和梓木。桐木做琴面,梓木做琴底。桐木又需要向阳的那一面,梓木需要向阴的那一面。如果看不出阴阳面来,可把它放在水里,上浮的就是阳面,下沉的就是阴面,这是我们祖先造琴选材的方法,也是“天桐地梓”、“阴阳清浊”的规定。另外有面底都用桐木的,叫纯阳材。其他还有用杉木、松木、楠木、楷木、槐木、桑木的,木质虽有不同,都要历年久远。枯化得像朽木一样,用指甲掐它,还要掐不进去,叩叩它,又像败坏的木鱼的声音,这样就是好琴材

琴材既然不相同,我们鉴别时也要拿不同的眼光来鉴别它。兹将过去造琴选用的木质,分别举证于下:

1、桐木:《书传》上说:“峄山特生之桐中琴瑟。”《庄子》上说:“惠子倚槁梧而瞑。”注谓:“槁梧,琴瑟也。”《风俗通上》说:“梧桐生峄阳山岩石之上,采东南孙枝为琴,声清雅。”《梦溪笔谈》上说:“琴虽用桐,然须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予曾见唐初路氏琴,木皆枯朽,殆不胜指,而其声愈清。”
2、杉木:《梦溪笔谈》上说:“尝在越人陶道真畜一‘张越”琴,传云古冢中败棺,杉木也,声极劲挺。”又杨氏《琴瑟合谱》上说:“得琴透润有余,宏亮不足,剖而重修,杉质,色紫黑。”
3、松木:唐大历间,西蜀雷威造琴不一定是桐木,有时用松木造琴(参阅断纹篇龟背断条)。
4、楠木:《古琴疏》上说:“祝融取摇山之榇作琴,弹之有异声,能致五色鸟舞于庭中。”按榇板就是棺材板,古代多用桐木。《史记》上说:“桐棺三寸。”因此,梧桐的别名,叫做榇。后人制棺不专用桐,有的用香楠,或杉木,故经久不腐。
5、楷木:也叫黄梨香。明万历间常熟严天池先生《楷琴记》:“友人陆九来游孔林,获楷枰,异其落子声,因编出所得楷材,延练川张敬修同友赵云所、沈若庵、戈庄乐诸君,监制琴十余床,其音清越而长,超桐梓而上之,直与收藏古琴‘鸣廉’、‘古鲸’埒美。”
6、槐木:《藏琴录》:“汉槐琴初来时极重,无音。破之,下准应手辄碎,略如海沫,设法修成,以小隶刻于池下云:戊午四月得琴,无音,池旁墨书‘京都永定门外,双塔地藏庵得此良材,长安市上弹无弦琴者所并记。沼旁书‘同治庚午年四月鸣沙某姓名珍藏’。天柱上书“汉代古槐’四字,笔画极俗,制作奇谬,依法重研修成,音在唐宋琴上。乃知凡古材皆可为琴,不必桐也,即以汉槐名之。”
7、桑木:《藏琴录》:“与汉槐同日来、无断纹琴二张,试弦有异音,破之无一字,木质似桐而实桑。”

我们明确了琴材,不一定都是桐木。对于“重如铁,轻如叶”的鉴赏法,也要按木质而定。桐和杉基本是轻的,松、楷、楠、槐、桑,基本是重的,楠木更重。现时的“唐”“宋”琴,以余所见都轻,而木质是“天桐地梓”的占绝大多数。可见琴材桐木为上,其他各木次之,他木又非古不能用。总之,新材铮铮作响,古材枯枯而鸣,这是不容移易的

琴的好坏,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音乐家的看法,主要从音韵上来决定它。因为它的用途完全在乎音韵,音韵好,就是好琴,音韵不好,就是坏琴,没有什么今古的界限。因此,蔡邕造的焦尾琴,李勉造的响泉、韵磬琴,钱俶造的清绝、洗凡琴,以及唐雷氏琴(雷俨、雷霄、雷文、雷威、雷珏、雷会、雷迅、雷焕及雷氏称九雷),宋马氏琴(马希亮、马希仁),元朱氏琴(朱致远),明张氏琴(张敬修、张睿修等)、四王琴(宁王朱权、衡王朱厚燆、益王朱厚炫、潞王朱常淓,号称四王琴),他们造的琴,在刚造成功的时侯,就得到古琴家的爱好和社会的重视。这完全是音韵好的原因吧。一方面是收藏家的看法,收藏家主要从古和名贵上来决定它。他是要断纹斑驳,款识朗朗,题跋都要名人,徽轸完全金玉,对于音韵的好坏,他是不关心的,不过他所收藏的都是数百年以前的古琴,音韵自然清灵,不求好而自好,纵然铣音满面,也有它的价值的。
从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对于古琴的鉴别,是有相当差异的。现在我们要在音韵上鉴别古琴,主要看它的年龄,从不同的年龄内,找出它不同的音韵,也就是由于它不同的音韵里,而断定它的年龄。

音韵是弦音振动木质,发生出来的,木质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木质历年久远,它的分子里面含的胶质及应风化的部分,都逐渐风化了,分子就由是逐渐稀疏,稀疏就有孔隙,有孔隙就有空气,因此,它的重量由重而轻,它的音韵既松且透。松透程度的高低,就是年龄的高低,这是浅而易识的。不过识别松透,须从多数琴比较而得,时间既久,耳有定数。从极细微的差别里,而定出数百年的间隔,这不是偶然的。琴有四善九德,四善是指琴材说明,九德是指音韵说的。现在的古琴四善、九德具备的,可以说很少,能占着三五字的就算好琴了(参阅冷启敬先生《琴声十六法》及徐青山先生《二十四况》)。

三百年前宋牧仲鉴别书画,自谓暗中摸索,能定真赝。这是研究得精,看见得多,处处留心,刻刻注意,特点娴熟于手,默记于心,熟中求熟的必然成效,并没什么奇异的。鉴别古琴也希望有这样的高手,是在精研力学,多闻多见,“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 参考文献 -

王生香《鉴琴六要》

评论

0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