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新闻|发布时间:2025-04-06

如果古琴消失了,会发生什么?

古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它代表着一种优雅、内敛和深沉的美学理念,这种理念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如果古琴消失了,是否意味着这种文化基因的断裂?


假如古琴消失了,那些曾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人雅士,他们的情感与志向,又将如何被后人解读和传承?

不知琴为何物

加入古琴消失了,首先随之消失的便是,不知道古琴的多样款式,也不知道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泛音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undefined

古琴韵在清微淡远,聆于清雅,平于清和,音色不急不缓,不喜不悲,琴音不为悦他,只为悦己,如果古琴消失了,这该是一种怎样不可挽回的损失。

文人该有多寂寞

在古代,古琴被称之为“君子之器”,象征着正德,更有“文人琴”的说法,因此古代文人喜爱古琴与琴不可分,就是因为看重古琴所代表的德行与操守,所以才有“君子之侧,必左琴右书”之说。
如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阮咸,他们都以善琴著称,琴技高明,谱写的韵律和美动听,在当时社会广为流传。嵇康认为琴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古琴成为以嵇康为代表的高雅之士自以忘忧守道、抒发情怀的优美工具,而创作琴曲和咏诗更是他们不断追求的人生乐趣和诗化人生的象征。

undefined

始于先秦时期直至现代社会,古琴与文人都有着难以分割的不解之缘,古琴熏陶文人士子,一代代的传承和发展,文人又通过古琴乐理来抒发情怀和丰富精神内涵,古琴与文人的相互紧密联系,共同促进了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

诗人该有多遗憾

如果没有古琴,诗人们将缺少一个创作题材。诗歌辉煌发展的唐朝,现存有近5万首唐诗,从各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关于古琴艺术,在唐诗中有充分的展现,李白、白居易、元稹等大诗人都曾为古琴、琴曲、琴人作诗,虽然在唐诗中,也有其他乐器的身影,但是出现最多的还是古琴。

undefined

历史长河中,关于古琴、琴曲、演奏、欣赏等各种诗句,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研究民族文化的历史遗产。



评论

0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