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时间:2025-11-20

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是什么?其中一定有音乐。
如今我们能随时随地下载、分享音乐,或许你很难想象 —— 在 19 世纪第一台留声机发明之前,音乐一直是 “瞬时”艺术。很多曲目已成“绝响”。
音乐是无形的,转瞬即逝,如果没有乐谱,自然就没有琴曲的传承和流传。用有形的记写方式去记录无形的抽象的音乐,是人类非常伟大的发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乐谱的国家之一。16 世纪前后,五线谱完善于意大利;18 世纪,现代简谱诞生于法国。而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乐谱,距今已有 1400 多年 —— 它就是《碣石调・幽兰》。这是目前唯一一份用文字记写的曲谱,完全展开超过 4 米。从序言可知,它传自南朝梁末的隐士丘明,现存版本为唐人手抄本。序言中一个仅武则天时期使用的 “年” 字,印证了其记写年代可追溯至唐代。

用文字记录音符,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这种 “文字谱” 记录的并非音高、节奏,而是详细描绘弹奏的指法、弦序及徽位。它的记谱极为繁复,往往两行汉字才能还原一个乐句。比如《碣石调・幽兰》的第一句,便用 “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案商;可解释为:中指斜着放在十徽上半寸许,按在第二弦上...... 8 秒乐句中的肢体动作逐一描述。整首曲谱竟耗费 4954个汉字,与其说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古琴曲谱,不如说它见证了没有录音设备的古代,为了让美妙乐音得以记录和流传,古人有多么地努力。
可这首千古名曲,曾在中国失传千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掀起古琴琴谱抢救热潮,琴家们通过 “打谱”重现千年古曲。1956年,能将《幽兰》完整弹出的琴家仅剩7人。为何如此艰难?因为古琴传统乐谱是 “框架谱”,它只给出基础框架,每位琴家都能在解读中融入自我表达。《幽兰》的力量正在于此 —— 它藏着孔子的忧愤与怀才不遇,却最终以积极姿态面对人生,这正是儒家君子的追求。

或许是文字谱过于繁复,唐代琴家曹柔将其简化,创立 “简字谱”。这些拼合而成的方块字,上半部代表左手指法与徽位,下半部记录弦次及右手指法,有谱可依,让 3000 多首古琴曲得以流传至今。
从《碣石调・幽兰》的文字谱到曹柔的简字谱,这些音乐符号与汉字、造纸术一样,是中国人的骄傲。传统是一条鲜活的河流,如今仍有学者不断研究《幽兰》,古琴艺术也在悄然复苏。千年琴音从未像今天这样,回荡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滋润着无数心灵。那些跨越时空的音符,不仅是乐声,更是民族品格与精神的永恒回响。
评论
0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