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琴网
取消

去微信分享给好友

综合|发布时间:2017-06-20

从忻州九原岗千年《狩猎图》看北朝的繁华

\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东北,是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原岗墓群中被盗较为严重的一座。山西大学考古学硕士研究生景耀忠在野外调查时发现了这座被盗墓葬,因墓内有壁画,价值重大,随即报告给本校考古系教授郎保利,并与省考古研究所取得联系。2013年3月,省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组赴现场勘查。6月下旬,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考古研究所与忻州市文物管理处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5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壁画约200余平方米,出土大量陶俑残片及少量的陶器、瓷器残片、数十件铁质棺钉。最重要的是在墓葬清理过程中,对壁画进行了初步的加固与现场保护。
 
\
 
墓葬因多次被盗,记载墓主生平事迹的墓志也已被盗,而出土的人体骨骼数量也较少,且保存状况较差,暂时还不能判断墓主的性别和年龄。据当地村民介绍,墓志在十几年前被盗卖,志文中有“秀荣大将军”几个字,结合墓葬规模推测,墓主应该位高权重,是北朝时期高氏集团的核心人物。从壁画中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来看,该墓与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娄睿墓有许多相似之处,初步推断其年代为北朝晚期。
 
\
 
该墓葬是北朝晚期某个高官权贵的墓,从规模和形制判断,等级和河北磁县湾漳大墓相当,而那座墓的主人,据推测是北齐文宣帝高洋。所以该墓葬的主人无疑也是北朝很高等级的权贵,是北朝高氏集团的核心人物。该墓葬的发掘对研究北朝晚期社会生活、绘画艺术以及我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说明,至少在北朝晚期忻州就是一个胡汉相融、文化多样、各民族和谐共处的重要地区,凸显了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位置。
 
\
 
墓为长方形斜坡墓道砖砌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南北总长约40米,墓室上方有封土堆。墓道长30.5米,底部最深处6.55米。墓道两壁呈阶梯状,由上至下分为四层,每层均绘有壁画。墓道东壁中部有一竖直的长方形盗洞,盗洞挖至墓道底部,东壁第四层壁画几乎全部被毁。
 
\
 
甬道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平面呈长方形。甬道南端原砌有石门,现仅残存石质门楣,据当地村民介绍,石门及墓志于10年前被盗走。甬道两壁及顶部均绘有壁画,可惜破坏严重,现仅残存顶部小面积壁画。墓室边长5.4米、高约8米,穹窿顶。四壁墙体原均有壁画,现已被大面积盗揭,仅顶部保留有星象图。
 
\
 
历代都有《狩猎图》,但九原岗北朝墓中的《狩猎图》则是我国现存墓葬壁画中最长的一幅。游走在墓道中间,仔细观望,在30.5米的墓道东、西两壁上绘制的壁画自上而下各分为四层。第一层高1.5米,主要绘有畏兽、仙人、飞鸟、神兽等形象,四周以流云、忍冬补白,其中有两个神兽分别是《山海经》中记载的“駁”,一种食虎豹的马和“疆良”,一种食蛇的怪兽。东、西两壁第二层壁画内容均为狩猎图,所绘人物、动物形象生动,山水、树木造型粗犷,狩猎内容非常丰富。
 
\
 
在西壁第二层壁画南部还出现有两个中亚人的形象。第三层为出行仪仗,所绘的19位武士均为站立形象,身上佩戴弓箭和大刀。西壁南端绘有一骑马的少年,其前方为一只猎狗和一只雄鹰正在捕杀兔子,少年右臂前伸似在指挥捕杀活动。东壁第四层因开挖盗洞已全部被毁,西壁第四层亦为站立的武士形象。
 
\
 
在墓道北壁,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木结构建筑,庑殿顶,建筑中的一砖一瓦以及建筑门楼内的6位人物,其形象都描绘得非常生动逼真,特别是双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资料中未曾见过。屋顶正上方绘一火盆,左右两侧各绘一兽首鸟身的怪兽形象。
 
\
 
从狩猎壁画内容及规模来看,该墓无论是对地下世界的想象还是对现实生活的描绘都比同时期其他墓的壁画内容更加丰富,手法更加逼真精细,这些壁画的发现,为研究北朝社会生活提供了佐证,对兵器马具、绘画艺术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墓道北壁壁画中的木结构建筑在同时期墓葬中是首次发现,是第一次用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古晋阳时期北朝建筑的风采。总的来说,该墓葬的发掘不仅可以填补忻州地区的空白,而且可以使山西北部区域北朝墓葬的分布情况更加清晰,对研究北朝社会生活、绘画艺术以及我国古代建筑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黄河新闻网 图片来自offshore的新浪博客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的所有图、文等著作权及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

0

    确定删除吗?

    删除后数据将不会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