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时间:2025-03-26
什么是“风雅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王风;
《大雅》是雅;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是周颂。
《尚书》曰:“诗言志,歌永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当中的“风”是指各地的地方音乐,主要是民歌;“雅”是指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颂”是指周王朝宗庙祭祀之乐。
据《史记》记载,《诗经》“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可见在先秦时期诗词与古琴音乐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风雅颂——古风不泯弦歌与古琴音乐会》将上演众多以先秦时期典故为灵感的弦歌与古琴音乐作品。
听众们可以在赞美黄帝圣道的《华胥引》,传颂伯牙子期“千古知音”的《流水》,感悟孔子精神的《碣石调·幽兰》,表达道家思想的《庄周梦蝶》,体现屈原爱国主义的《离骚》中,追思先贤,感受神秘沧桑的远古之风。
明代谢琳《太古遗音》
明代朱载堉《乐律全书》
值得一提的是,本场音乐会还将呈现中国现存最早文字记载的舜帝作词的琴歌《南风歌》。此次演出版本是由第一批国家级古琴非遗传承人吴文光先生根据明代谢琳《太古遗音》(1511年)和朱载堉《乐律全书》(1606年)合参编释的。主创团队在演出中恢复了明代庙堂之乐传统的“贯珠格”的表演形式,并加入了童声合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可谓是机会难得。此外,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刘青教授的琴歌作品《维清》,以一位周代女性的视角歌颂了先祖文王。虞山吴派第三代、古琴创传人吴叶作曲的最新弦歌作品《沁园春·有美人兮》,将为大家讲述宋代词人辛弃疾与春秋楚国令尹孙叔敖古今将相惺惺相惜的故事。
音乐会由吴文光先生担任艺术总监,汇集中国、中央、上海、天津四大音乐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校友为主创团队。5月10日19:30,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将奏响华夏文明史上那些可歌可泣、传承不息、经典不朽的音乐名作。让我们一同赴这场音乐盛宴,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经典的永恒魅力!
演出时间
5月10日(周六)19:30
演出地点
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
演出票价
580|380|280|180|100
限时早鸟
435|285|210|135
即日起至4月2日,购票可享受7.5折优惠
(不包含最低票价和套票)
演出套票
600(380*2)|450(280*2)|300(180*2)
* 一票一证,对号入座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主要音乐家介绍
吴文光 艺术总监 虞山吴派古琴创传人;中国音乐学院著名教授、首批博导;留美民族音乐学哲学博士;入选古琴艺术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琴会荣誉会长、北京中华传统乐会名誉会长。1989年荣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2016年荣获中国琴会颁发终身成就奖。2021年获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的“民乐艺术终身贡献荣誉称号”。吴文光长期从事古琴演奏和音乐研究方面的工作,集演奏、创作、教学、理论研究于一身,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近二十年来提出了“述作”“乐诠”的音乐理念,创作了管弦乐作品《胡笳——女史罹歌》《离骚》、钢琴协奏曲《秋鸿》等数十首作品,为古琴在新时代的发展继续开拓道路。
巩潇宁 古琴演奏 浙江音乐学院古琴表演硕士,现为上海市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先后师从刘赤城先生、丁承运教授、赵家珍教授、章怡雯副教授。曾获得第三届敦煌杯古琴室内乐新作品展演古琴演奏“魁元”称号,第五届“元白杯”全国古琴展演青年专业组“璀璨桂冠奖”,首届“大湾区古琴艺术周”古琴艺术展演青年A组“雅韵之星”。
刘青 作曲 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调教研室主任。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学会副秘书长。多项国家级艺术项目的独立作曲,其委约作品在全球范围上演。创作有《如梦令》《击鼓》等琴歌作品。
何怡 琴歌演唱/风雅颂童声合唱团特邀弦歌艺术指导 独立琴歌音乐家、歌唱家、制作人。当代中国琴歌艺术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曾旅居欧美,现任何怡琴歌工作室艺术总监、中国古琴弦歌大会专家、北京乐器学会琴歌与少儿美育专委会副会长、美国费城圣约瑟夫大学艺术大使。国家大剧院艺术讲堂、北京大学素质教育课堂主讲人。她的艺术探索受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敦和基金支持,全球巡演独唱音乐会近百场,出版琴歌专辑《南熏》《左琴右歌》。 孙昊鹏 古琴演奏 青年古琴演奏家,中国琴会理事,河北省古琴协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2010年开始习琴,师从中国音乐学院黄梅副教授,亦受到吴文光先生的指导。2022年入选中国音乐学院首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19年受邀参演文化和旅游部在德国柏林举办的“弦风明月古琴音乐会”;2020年参演第二届苏州江南文化节•国际旅游节“吴声清婉——虞山古琴音乐会”;2023年参演杭州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并于石家庄大剧院举办“不止于琴”孙昊鹏古琴独奏音乐会;2024年于北京市模范书局·诗空间举办多场古琴系列音乐会。 李一凡 古琴演奏 虞山吴派琴家,曾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师承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吴文光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技艺传承人。郑州市古琴艺术协会名誉会长。曾参演2016年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举办的“虞山吴派的继承与创新”活动,2017年“琴心雕龙系列音乐会”,2018、2019连续两年“大哉有虞”全国巡演,2019年受邀参与文化和旅游部和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弦风茗月古琴音乐会”。
吴叶 作曲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出生于古琴世家,自幼随祖父吴景略、父亲吴文光学习古琴音乐文化。现创作有古琴曲《竹林烟雨》,琴歌《贺新郎·甚矣吾衰矣》等五十余首作品。《梦回期思》一曲入选2023新加坡国际古琴大赛职业组决赛必选曲目、2024北京传统音乐节中国音乐展演规定曲目库。著作入选国家出版基金(2020年)、“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重点出版项目(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3年)。2024年担任音乐制作人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全球发行《轻舟已过万重山》全景声数字古琴专辑。 倪雷 琴歌演唱 男中音,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原北京演艺集团演员,现就职于宿迁市宿豫区文化馆。海淀区戏曲家协会理事,系苏北大鼓郝祖华山派二十一代传人,师从声乐教育家容世杰教授。多次在国家大剧院演唱民歌。自2020年参加“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意琴歌与宋代琴曲音乐会”后,一直追随吴文光先生,致力于琴歌艺术的学习与传承。 参演歌剧《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北京曲剧《茶馆》等。
钟之岳 笙演奏 上海音乐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民族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获得者,上海高校“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新加坡莱佛士音乐学院等外聘硕士生导师。自幼学习音乐,先后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徐超铭教授主修笙演奏、戴晓莲教授副修古琴演奏专业,师从黄磊、徐坚强及罗伟伦先生学习作曲。现任上海音乐家协会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笙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曾荣获“2009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笙中青组第二名(银奖),演出足迹及讲学经历遍布欧亚大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笙独奏家的身份与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新加坡华乐团等多个乐团有着广泛合作。 董羿琳 打击乐演奏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打击乐演奏家,硕士,“文华奖”获得者,中美联合室内乐团“AIR乐集”打击乐演奏家,“圣风民族室内乐团”成员。先后荣获2009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打击乐冠军、20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成年组季军、2014新加坡国际打击乐大赛重奏金奖;多次到世界各地进行交流演出,与众多业内知名乐团、音乐人合作。 洪云霞 古琴演奏/风雅颂童声合唱团副团长 青年琴人、南云琴庐创始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理事、北京中华传统乐会理事、北京广播电视台“关爱青年计划”古琴专业讲师。江苏常熟人, 7岁启蒙于朱晞老师,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师从赵家珍教授,201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古琴与哲学双学位。曾先后经龚一先生、吴文光先生的悉心指导,现已渐成江南淡婉与北方旷达兼具之演奏风格。 杨春薇 古琴演奏 广陵琴派第十二代衣钵传人。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古琴家。她自幼受父母音乐熏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十二岁开始学习古琴,启蒙于梅庵派琴家刘景韶、刘善教先生,1989年师从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琴家梅曰强先生习琴,并得其真传,2003年,梅曰强先生仙逝,她承其衣钵,被指定为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199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并师从虞山派琴家吴文光先生继续习琴和研究琴学。1999年获得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2002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民族音乐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曾发表《琴乐流派的结构研究法》《琴乐流派源流之考证》《普庵咒研究》等多篇琴乐及传统文化方面的论文。杨春薇凭着多年在古琴上深厚的功底,融汇梅庵、广陵、虞山吴派之长,在多年的操缦生涯中,逐渐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气息贯通于琴音中,形成了她独具个性的风格。 吴雪盟 编曲/古琴演奏 青年古琴演奏家,硕士,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古琴演奏家。启蒙于古琴教育家杨青先生;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就读期间师从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本科、硕士就读期间师从赵晓霞教授,作曲第二专业师从作曲家姚晨教授、田田副教授。2017年获第六届文华奖独奏类青年A组最高奖。创作室内乐作品《西岩云逐》《墨相》《万化》《漏窗一痕》《龙腾·岁耀》,古琴与管弦乐作品《溪山无尽》等。 孙灜 古琴演奏 青年古琴演奏家,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古琴客座教师,中国琴会常务理事,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硕士研究生。师承于古琴演奏家赵家珍教授,并得到吴文光先生的悉心指导。近年来广泛活跃于国内外的音乐舞台之上,2023年,受邀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丝路同行》文艺汇演。曾荣获第二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金奖,中央音乐学院“吴伯超奖学金”,第四届中国古琴“幽兰·阳春”大赛金奖等。2022年,发行独奏专辑《远音.远音》,还曾为《影》《军师联盟》《风起陇西》《只此青绿》等多部影视剧和歌舞剧录制古琴音乐。 巫娜 古琴演奏 生于重庆,9岁开始习琴。199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先后师从著名古琴演奏家、教育家赵家珍教授、李祥霆先生。2004年毕业后成为古琴演奏专业的第一位硕士。她曾获得这个冷僻专业所有比赛的最高奖项。她是活跃的跨界演奏者,常年往来演出于多个国家。自1999年起,她先后与全球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成为了古琴艺术创新的标杆人物。2016年,开创中国古琴在线教育平台——缦学堂。 韩瀚 指挥/风雅颂童声合唱团团长 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青年指挥,中国合唱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柯达伊中心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版)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编写组成员。教育部指定公派英国伦敦访问学者。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原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院校指挥课、国际三大教学法课特聘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阿卡贝拉”童声合唱团指挥、北京市校内外合唱比赛指定曲目委约作曲、北京市金帆团合唱组评委。 张卓 风雅颂童声合唱团弦歌艺术指导 出生于常熟,启蒙于虞山琴社朱晞社长,后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李祥霆教授,先后得到龚一前辈、戴晓莲教授、李凤云教授指点,兼习昆曲、评弹,并拜师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研修诗词琴歌演唱。独树当代琴歌弹唱之新风,被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授予“中国民族器乐艺术传承贡献奖”。现授课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出版专辑《朗月之夜》,参与编配并录制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琴梦红楼》、《古琴经典歌曲弹唱三十首》等书谱和专辑。曾荣获中国古琴艺术节、香港国际琴筝诗乐艺术展演邀请赛、“敦煌杯”第二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等多项奖项。获得“弦上玉指听松风,喉间莺啭润清泉,琴者如歌,歌者如诉”的好评。 孙安超 中轴晨光童声合唱团团长 原中国武警政治部文工团歌唱演员,资深声乐教育专家,快乐阳光北京赛区、全国赛评委,中央音乐学院青少年艺术展演评委,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声乐考官,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特聘声乐讲师,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童声专委会主任,中国音乐学院高级声乐教师,北京“樂观天下文化艺术学校”创始人。 马箫楠 中轴晨光童声合唱团声乐艺术指导 资深儿童声乐教师,快乐阳光赛事金牌指导教师,中央音乐学院认证高级声乐教师,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专委会副主任,北京音乐家协会童声合唱团中轴分团副团长,北京“樂观天下文化艺术学校”创始人之一”。 王力鼎 中轴晨光童声合唱团执行总监 幼儿教育专业本科毕业,樂观天下艺术教育教务负责人,北京音协童声合唱团中轴分团教务负责人,参加组织演出活动近百场,有丰富的活动组织管理能力。
演 出 曲 目
1.双古琴 古风操
2.古琴独奏 阳春
3.弦歌 周颂·维清
4.古琴独奏 离骚
5.古琴独奏 大雅
6.弦歌 王风·黍离
— — 中场休息 — —
7.古琴独奏 庄周梦蝶
8.古琴独奏 华胥引
9.弦歌 沁园春·有美人兮
10.古琴与箜篌 碣石调·幽兰
11.古琴独奏 流水
12.弦歌 南风歌
*曲目、顺序以现场为准
演出入场须知:
评论
0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